鲑鳟鱼养殖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因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繁殖生长的低温环境中进行世代繁衍而被称为冷水鱼。分布于北纬35度以北从寒带到温带的广阔海、陆区域。200年来,人们开发了鲑科鱼海、淡水放牧和养殖渔业,如今已形成了遍布在120多个国家的世界性庞大的鲑渔业。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从技术引进起步,开发了虹鳟鱼养殖业。
80年代以来,单一品种的虹鳟鱼养殖已经发展成遍布20多个省区的多品种养殖的养鳟业,人们开始意识到开发白白流失的冷水资源发展养鳟业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鲑鳟鱼的生物学特点
鲑鳟鱼类以其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很低、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的生物学特性区别于其它鱼类。
1、 鲑鳟鱼类是短日照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日变短水温逐日降低的秋、冬季,性细胞发育完熟。性腺发育对光照时间的变化很敏感,光照变化可以改变其成熟期,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变光照的方法,使其在需要的时期产卵繁殖。
2、 繁殖季节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1月。冰封期长的地区,有些种类在溪流开始解冻饵料生物开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温都在8℃以下。
3、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上限水温是13℃。超过13℃性腺发育失常,稚鱼畸形率增多。
4、 性腺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发育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在0.5℃水温下,胚胎仍可正常发育、孵化。
5、 受精后胚胎发育长达300~600度·日,完成仔鱼发育进入稚鱼期后孵化出膜,刚一孵出便是稚鱼,称为孵化稚鱼。
6、生长最适水温是8~20℃,高于21℃,代谢强度、饲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下会很快死亡。
7、 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变成冰即能摄食生长。
8、 终生栖息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
主要因以上生物学特性,欧、美及日本习惯上称鲑鳟鱼为冷水鱼。做为外来语,我国也引用了这一词汇。
此外,鲑鳟鱼类还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
9、 多数种类都存在着降海型和淡水型两个生态类群。降海型是海淡水洄游类群。淡水型栖息于淡水水域,但许多种类也适于海水生活。可以实施淡水也可实施海水养殖。
10、 除驼背大麻哈和岩女大麻哈鱼外,其他鲑鳟鱼0.2~15克的稚幼鱼体侧拥有7~12个标志幼稚鱼发育期的幼鲑斑(Parr﹒mark)。马苏大麻哈鱼降海型中的河流残留群及淡水型种群的山女鳟,幼鲑斑终生不消失,以其幼稚形态终老一生。
11、 鲑鳟鱼类都在淡水溪流沙砾河底产卵繁殖,少数种类在湖泊有水流的沙砾底处产卵。卵粒大,粒径多为4~6㎜,是分离沉性卵。
12、 鲑鳟鱼都是肉食性凶猛鱼类,主食水生或近水昆虫、虾类、小型鱼类及蛙类等。大型个体有的摄食蛇、鼠类。降海种类也摄食头足类、浮游腔肠类等。许多种类经驯饲后,喜食人工饵料。
二、鲑鳟鱼养殖种类
世界上在海淡水域可以实施完全人工养殖的鲑鳟鱼类约有16种。我国的海水养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推广养殖,目前几乎全部是淡水养殖,已经形成了配套全人工养殖技术并已普遍养殖或正在扩大养殖的主要有以下4种。
1、虹鳟鱼:是鲑科鱼类第一个被开发成养殖品种的鱼类,迄今有130多年的养殖历史,养殖区域已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年均水温12℃下,2龄体重可达1公斤。池养鱼最大个体达7公斤。流水池养殖,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5公斤以上。影响存活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和弧菌病。
2、金鳟:是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成的金黄体色品系。1996年从日本引进,现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养殖的优良品种。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虹鳟鱼相似。兼具食用、垂钓和观赏价值。其金黄体色是显性遗传性状,对育种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种质价值。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市场价高于虹鳟鱼。
3、山女鳟:原产于日本,50多年前被开发成养殖品种。是鲑科鱼中两种肉味最鲜的品种之一,市场价相当于虹鳟的3~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700克,最大个体900~1000克。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温下,生存活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1996年引进我国,包括人繁在内的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正在扩大养殖。
4、日光白点鲑:原产日本,养殖历史已50多年。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钓。烹制鱼肴以生鱼片著称,市价相当虹鳟鱼的2~3倍。1996年引进我国,年均水温12℃条件下,12月龄体重110~130克,2龄鱼500~1000克。最大个体达2000克以上。在0~4℃环境中生存活力、摄食强度好于虹鳟鱼。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饵料,也喜食沉底饵料。抗病力强,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还有土著种细鳞鲑、远东哲罗鲑、花羔红点鲑以及引进种河鳟、北极红点鲑、银鲑、大西洋鲑、褐鳟等正在进行试验养殖。

三、养殖环境条件
鲑鳟鱼类要在与其生物学特性相适合的环境中进行养殖,最重要的是水域环境的理化条件。
1、水温:
淡水或海水养殖都需要一个低温的水域环境。夏季水温不超过22℃,最高不超过2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表1列示了池养虹鳟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毫克/升。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二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会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2、溶解氧
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监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升以上。
3、水质
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虹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
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可以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吸收,即使有充分的溶解氧,在氨氮的影响下,也很难被鱼利用而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水温和PH越高,氨氮的毒性也越强。水中溶解氧量越高,对氨氮的耐受力越强,在溶解氧7毫克/升以上的环境中,氨氮量达0.8~0.1毫克/升时,6周之内不会对虹鳟鱼产生危害。在溶解氧量为5毫克/升以下的水中,当氨氮量达0.5毫克/升以上时,虹鳟鱼生长减慢,鳃易受损伤,甚至会导致肾、肝组织功能障碍。
水质的混浊度也是影响鲑鳟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混浊的水质会妨碍鱼的视力,而影响摄食和生长。
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有条件的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符合表2提示的水质条件,一般都可用于鲑鳟鱼养殖。
     农户建设小型养殖场,可以根据水中是否有野生小动物来判断水质情况。如果水源中生活着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那么这个水源一般就可用来养殖鲑鳟鱼。
适于海水养殖的虹鳟、银鲑等,其幼稚期都是在淡水环境中度过的。随着个体的长大,耐盐力逐渐增强,虹鳟稚鱼、当年鱼、一龄鱼和成鱼可以耐受的盐度分别为0.5~0.8%、1.2~1.4%、2~2.5%和3.5%。35克以上的幼鱼,经半咸水过渡10天左右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四、鲑鳟鱼养殖设施
各种鲑科鱼类,因其生物学的共性,养殖设施、技术及管理方法均大体相同,又因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而各有特点。海、淡水养殖,养殖设施必须保证设施内的水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交换。海水养殖都采取网箱养殖,淡水养殖多采取流水式养殖,也有实施湖水网箱养殖的。
除少数鲑鳟鱼苗种场实施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外,绝大多数的养鳟场户,都是从购入发眼卵或苗种开始进行食用鱼养殖的。本文拟从购入发眼卵开始介绍鲑鳟鱼养殖设施和技术。
1、发眼卵孵化设施
鲑鳟鱼的受精卵、发眼卵及稚鱼早期发育阶段怕光,直射光的照射会严重地影响育成率。所以孵化发眼卵和稚鱼饲育要在室内或有遮光条件的设施内进行。孵化10万粒发眼卵,饲育这些发眼卵孵出的稚鱼,需孵化饲育室20平方米。室内应设有稚鱼出膜孵化槽和上浮稚鱼开食驯饲槽。
出膜孵化槽是容纳发眼卵使之孵出稚鱼并进行稚鱼开食驯饲的设施。其结构特点是能保证水流不间断地、均匀地流经槽内的每一粒发眼卵,在水流的冲洗下,发眼卵不会串动,并能始终均匀地分散在槽内。根据这一生产要求,人们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孵化设施。目前国内使用效率较高、便于管理的设施是平列式孵化槽,是由玻璃钢制成的,由孵化盘和平列槽两部分组成(图1)。平列槽上内口长300㎝、宽42㎝、深17㎝,内底长300㎝,宽40㎝,槽的一端设有内径5㎝的排水管。孵化盘正方形,上内口宽42㎝,内底宽40㎝,深14㎝。盘底和后侧壁开有直径2毫米的筛孔。后壁下方有伸出盘底3厘米的挡水板。4或5只孵化盘串联排列在平列槽内。发眼卵放在孵化盘内。注入平列槽的水通过孵化盘底的筛孔由下向上流经发眼卵,再从盘后壁的筛孔流出。每只孵化盘可放卵8000~10000粒。没有平列槽,可以用饲育稚鱼的水槽或小型池孵化发眼卵,槽底铺一层小粒河卵石,将发眼卵均匀地放在卵石缝间。保持槽内水深10~15厘米。每平方米可孵化发眼卵1万粒。也可以在木框底部钉上铁纱窗网制成简易孵化盘,将其浮在流水池的水面上,盘内的发眼卵因卵的重力使纱窗网凹出水面之下,使发眼卵浸浴在流动的池水中,不致缺氧窒息。
2、稚鱼及成鱼饲育设施
稚鱼孵出后的30天之内,不会浮泳也不摄食,这期间可继续在原孵化盘、槽内进行孵化稚鱼的管理。稚鱼上浮开始摄食后,也可以在原来的孵化设施内进行开食驯饲。驯饲一段时间后,要根据稚鱼的生长情况,适时移入稚鱼饲育池或饲育水槽。此后随着稚鱼的长大,就要逐渐移入较大的幼鱼池和成鱼池内进行饲育。
稚鱼抗病力弱,饲育体重2克以前的稚鱼,鱼池最好采取并联式排列,鱼池排水不用于同等规格稚鱼饲育,这样有利于避免鱼池之间的疾病传播。大个体稚鱼至成鱼的饲育池,一般都采用梯田式多池上、下游串联形式的长方形流水池,最上游设置适于稚、幼鱼饲育的小型池,下游设置饲育大鱼的大型池。以3~4个池串联成一排为宜,串联池太多,下游池水质污浊,溶解氧很低,养殖效率不高。上、下游鱼池的地面坡降应在1%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池水通畅、池水交换彻底。要根据使用目的设置大、小不同规格的鱼池(表3)。
表3. 鲑鳟鱼养殖用池的种类

鱼池种类
面积(㎡)
水深(m)
功能
上浮稚鱼池
稚鱼池
幼鱼池
成鱼(亲鱼)池
2~3
10~40
60~100
100~200
0.2~0.3
0.3~0.4
0.3~0.6
0.6~0.8
饲育孵化后至开食驯饲期的稚鱼
饲育驯饲后至10克的稚鱼
饲育10~50克的幼鱼
饲育50克以上的食用鱼或亲鱼

上浮稚鱼及当年鱼可以用各种水槽饲育。鱼池生产性能不取决于鱼池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注水量的多少,单位时间内池水交换次数越多,放养密度就越大,产量越高,所以鱼池面积不易过大,也不宜过深。这样便于管理,便于观察鱼的摄食和疾病发生情况。
鱼池结构以水泥石砌为宜,水泥池便于清污和管理。鱼池长宽之比应为4~6:1,鱼池不宜太长,太长的鱼池会出现池鱼顶流集中在进水口处,而池的后半部被闲置起来,浪费了鱼池的空间。鱼池前、后要设注、排水口,水口的宽度要保证全池过水,无死角,过水断面要占池宽的3/4以上。排水闸门要设水位控制闸板,底排水闸板和拦鱼栅闸板。
土质较坚实的地方,也可以建成土池养殖鲑鳟鱼。土池成本低,但排污不便,养殖效果不如水泥池。
根据可以利用的供水量,可以确定应建鱼池的面积和鱼产量(表4)。为了便于大、小分池饲养,鱼池数量宜多不宜少。
 
表4. 供水量与可建鱼池面积、数量及鱼产量

供水量(升/秒)
总池面积(㎡)
鱼池数(个)
产鱼量(公斤)
10
15~20
25~35
60~80
90~120
100
165
330
660
900
2
2~3
3~5
7~9
10~15
2000~3000
3000~5000
5000~10000
15000~25000
30000~40000

 
五、鲑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根据生长、发育阶段,鲑鳟鱼养殖生产大体分为人工繁殖、当年鱼养成和成鱼养殖几个阶段(表5)。
表5. 养殖生产阶段作业内容及养殖鱼发育分期

生产阶段
作业内容
养殖鱼发育阶段及其名称
 
 
人工采卵、授精
受精卵孵化
发眼卵孵化
孵化稚鱼饲育
上浮稚鱼驯饲
完熟卵           受精卵
受精卵           发眼卵
发眼卵           孵化稚鱼
孵化稚鱼         上浮稚鱼
上浮稚鱼          稚鱼
当年鱼饲育
稚鱼、幼鱼饲育
稚鱼           12月龄鱼(当年鱼)
食用鱼养成
食用鱼养殖
12月龄          24月龄(成鱼)
亲鱼培育
亲鱼及后备亲鱼培育
未熟亲鱼            完熟亲鱼

 
从完熟卵至性成熟鱼的各发育阶段的名称是国际鲑鳟养殖业采用的统一名称,采用统一名称有助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1、发眼的购入
鲑鳟鱼养殖各阶段的生产,都是在人为控制与操作下以集约化流水养殖方式实施的。国外将这种养殖方式称为完全人工养殖。这种养殖方式要求有很强的计划性。购入发眼要根据鱼池供水量和食用鱼生产量合理地确定购入数量。表4与表6可以做为购入数量的参考。
6. 虹鳟鱼饲育成活率
 
如果供水量为10升/秒,参照表4,可生产食用鱼2000~3000公斤,参照表6,从发眼卵育成尾重770克的食用鱼在正常情况下,育成率可达68.6%,如果购入4942粒发眼卵,可育成尾重770克的食用鱼3392尾2612公斤。如果购入的发眼卵不好,孵化率、开食稚鱼育成率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以根据近几年的养殖经验适当增加购入数量。
购入发眼卵的时间多为12月至翌年的3月。对购入的发眼卵应要求苗种场提供发眼卵的发育情况。发育情况通常用发育积温表示。发育积温是日平均水温与发育天数的乘积,表示单位是“度·日”或“℃·d”。不同种类的鲑鳟鱼发育至同一阶段的发育积温是不同的(表7)。
7. 完熟卵受精后至各发育阶段的发育积温(度·日,℃·d

发育阶段
虹鳟
金鳟
山女鳟
日光白点鲑
河鳟
发眼
孵化
上浮(开食)
160
320
600
160
320
600
200~250
390~480
690~880
230~310
460~620
860~980
230~310
460~620
860~980

受精卵发育至发眼早期,肉眼可见卵膜内出现了2个淡黑色的眼,习惯上称之为眼点,这时的眼点很小,只是隐约可见。早期发眼卵仍不耐震动,不易出售、运输。数日之后就发育至发眼中期,眼点变大,清晰可见,有时可见眼点转动,震动不会引起死亡,是出售、运输的最佳时期。此后数天,接近孵化时进入发眼后期,因卵内稚鱼血液量的增加,卵色变得发红,可以清楚地看到盘曲在卵内的稚鱼,有时还可以看到稚鱼的运动。纯系金鳟的发眼卵,其稚鱼的眼内和身体都没有黑色素,所以很难看到发眼卵和稚鱼的身体。判断其发育阶段除观察卵的形态之外,还要根据其发育积温进行判断。杂交金鳟发眼卵,其眼点少数呈淡黑色,多数呈淡粉红色,不易被观察到。后期发眼卵虽然很耐震动,但售出、购入、运输的操作过程中会有部分稚鱼孵化出膜。运卵都是干法运输,运输途中出膜的稚鱼会因无水而死亡,所以不应售出或购入后期发眼卵。最适于售出或购入的是发眼中期的卵。如虹鳟和金鳟最适宜的购入时期是发育积温200~280℃·日的发眼卵。购入发眼卵时应要求苗种场明示卵的发育积温,对发育阶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日后管理。
发眼卵多呈淡红色,来源于投喂过虾青素的亲鱼的发眼卵呈红色。卵径多为4.2~6.5毫米,重70~100毫克,每万粒重约0.8~1.0公斤。根据卵的外观和孵化情况可以大体判断卵的质量。卵径大、大小均匀、半透明、色泽鲜亮、死卵少、出膜时间比较集中、孵化率达80%以上的即可视为质量好。
2、发眼卵的孵化管理
购入的发眼卵,在运输包装箱内的温度多为4~6℃,如果孵化用水的温度与卵温相差不超过4℃,可将卵立即放入孵化盘、槽内。温差太大时,要打开包装箱使卵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或向卵上淋水,使卵温接近水温后再放入孵化盘。然后计数并拣出白色的死卵,此后每2~3天拣出一次死卵。拣出死卵要在流水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尽量避免震动。稚鱼全部孵出后,根据死卵的数量计算孵化率,并据此评估卵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孵化率越高,畸形出现率越低,稚鱼体质越好育成率越高。放在孵化器中的发眼卵要分布均匀,孵化器中的水流不要有死角。每10万粒卵注水量要达每秒12升。孵化器排水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此标准会导致畸形鱼增多。水温要保持在13℃以下。受精卵、发眼卵乃至孵化稚鱼都怕光,直射光的照射会影响育成率。列示于表8的情况说明,即使是阴暗室内的微弱光线,也会构成一定的死亡率。所以在室内进行孵化也应遮盖孵化盘。进入发眼后期稚鱼将要孵化出膜时,发眼卵的耗氧量增加,注水量要增加到每10万粒每秒供水15升以上。当发现有稚鱼孵出的第一天算起,虹鳟、金鳟、山女鳟大约在一周时间内基本会全部孵化出膜,日光白点鲑、河鳟全部孵出的时间为10天左右。一般情况下,各种鲑鳟鱼发眼卵的孵化率都可达70%以上,卵质量好,管理无失误的情况下可达80%以上。
8. 光线对虹鳟鱼发眼卵的致死作用

光线强度
两周后的死亡率(%)
直射光下
室外背阴处
明亮的室内
阴暗的室内
孵化槽内(对照)
15.4
5.4
0.85
0.65
0.55

3、孵化稚鱼的培育管理
孵化稚鱼可以在原出膜孵化盘、槽内饲育到开食驯饲期。前述面积为42厘米×42厘米的底过水式孵化盘可放养孵化稚鱼0.8万尾,铺设卵石的出膜孵化槽每平方米可放养1.0万尾。
孵化稚鱼全长12~18毫米,体重70~100毫克。皮肤内星状黑色素胞很少,全身呈半透明状,金鳟皮肤内没有黑色素胞,全身呈淡粉白色。腹部有一个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的硕大卵黄囊。各鳍尚未分化独立,呈连片褶状,不会游泳。怕光,不会摄食。依赖卵黄囊内的营养完成孵出后的早期发育。孵出后耗氧量增加,每10万尾供水量要增加到20升/分。管理工作主要是及时拣出并计数死鱼,保证供水充足,水流通畅,避免直射光的照射,室内亮度要保持暗淡。这期间影响育成率的原因除供水不足和光线外,主要是卵黄囊水肿症和畸形症。发眼卵避免光照可以降低畸形率。但卵黄囊水肿症,至今尚不明了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4、上浮稚鱼的饲育管理
由表8可知,虹鳟、金鳟的孵化稚鱼发育至280度·日,山女鳟孵化稚鱼发育至300~400度·日时,连成一片鳍褶的鳍已经分化成各自独立的鳍,开始上浮至水体中、上层游泳而成为上浮稚鱼,并开始摄食。上浮是开始摄食的信号。日光白点鲑与河鳟约经400度·日的发育期进入开食期时,并不上浮,没有明显的开食信号,只能根据发育积温和稚鱼形态及试投喂的情况,判断其是否已经开食。
上浮稚鱼或开食稚鱼,卵黄囊已被吸收3/5以上,由原来的半透明淡红色变成淡黑色,因皮肤黑色素胞的增加,背侧部成为黑色。金鳟变成微黄色。全长和体重均比孵化稚鱼明显增大。投喂人工开口饵料时,可以摄食贴近口边的饵料,当约30%的稚鱼已经上浮时,就要开始进行驯饲。但不上浮的日光白点鲑与河鳟稚鱼,不摄食人工饵料,而摄食鲜猪肝或牛肝酱。当有20%左右的稚鱼摄食肝酱时就要开始进行驯饲。对虹鳟、金鳟及山女鳟的驯饲目的是使其由等食口边的饵料驯饲成主动抢食人工饵料的习性。对日光白点鲑及河鳟的驯饲,是使其形成摄食人工饵料的习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抢食的习性。驯饲时间约1个月左右。
上浮稚鱼全长为18~28毫米,体重90~180毫克。驯饲的前10天可以在原来的出膜孵化盘、槽内进行,注水量要增加到每分钟30升。这时的稚鱼仍要避免直射光。驯饲用的开口饵料是粒径0.2~0.5毫米的虹鳟用开口饵料,每日投喂6~8次,这时的稚鱼没有群集摄食的习惯,要将饵料均匀地撒遍全池,在水面上薄薄地铺上一层,投喂量要使每尾稚鱼都有摄食到饵料的的机会并略有残饵。要每天清除一次残饵,保持鱼池卫生。
驯饲10天左右,可将稚鱼移入稚鱼池或水槽中进行饲育。小型池和水槽每平方米可放养1万尾,20平方米的大池每平方米可放养0.5万尾。每10万尾每分供水60~90升。池水深保持30厘米以上。随着鱼体长大,应适当增加注水量。驯饲2周前后,稚鱼即开始形成主动摄食的习惯。驯饲一个月可形成集群主动摄食的习惯。每天投喂次数可减为4次。饵料粒径应达0.5毫米以上。
日光白点鲑与河鳟的驯饲,要用猪或牛肝酱进行。将肝酱指弹入水,少数稚鱼会迅速地从水底游至中、上层摄食,每天投喂6~8次,每万尾每天投喂肝酱40~60克。数天之后,几乎全部稚鱼都会主动摄食肝酱,驯饲1~2周后,要在肝酱中加入虹鳟鱼用开口饵料,此后逐渐增加人工饵,减少肝酱,驯饲20多天,稚鱼即可形成完全摄食人工饵的习惯。
在水温11℃和14℃条件下,经1个月的开食驯饲,稚鱼体重可分别达200~300毫克和600~900毫克。再经1个月体重可达1~2克。上浮稚鱼驯饲期,影响育成率的主要疾病是细菌性鳃病和病毒性疾病。细菌性鳃病主要危害日光白点鲑、河鳟和山女鳟。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虹鳟和金鳟,死亡率常达30~60%。
保持鱼池和饵料的卫生,1/2000福尔马林水溶液浸浴10分钟,可以预防细菌性鳃病。发病鱼用1/2000硫酸铜水溶液浸浴30~60秒,反复多次,可收到治疗效果。
在16度以上或6度以下的温度下,把稚鱼饲育到2克以上,可以减轻病毒性疾病的危害。0.05%的聚乙烯吡咯酮碘水溶液浸浴发眼卵15分钟,工具分池专用,发病鱼焚烧处理等措施,对病毒性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上浮稚鱼的开食驯饲是鲑鳟鱼养殖全过程最难保证养殖效果的阶段。发眼卵的质量、饵料和饲育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卫生以及技术、管理的一点失误都会招致稚鱼的减耗。管理上必须做好的是适时开始驯饲,过量投饵、鱼池卫生。
5、当年鱼的饲育
稚鱼达1克左右时,抢食、抗病力均明显增强。这时即可开始当年鱼的饲育。养鳟场户从2克以上的稚鱼开始养起,会取得育成率较高的养殖效果。事先要根据供水量做出放养计划。供水量是10升/秒,鱼池面积100平方米的养鳟场,可计划产鱼3000公斤,如果每尾重750克,产鱼尾数为2000尾。参考表4,2.24克的稚鱼育成770克的食用鱼,正常情况下,育成率可达82.7%,育成2000尾770克的食用鱼,则需购入2.24克的稚鱼2500尾。考虑到运输和饲育中的耗减,可以购入3000尾以上。按每平方米1千尾放养在小型池或水槽中,供水量每分钟12~15升,每天投喂4次。根据水温情况参考投饵率表(表9),科学确定日投饵量。
9、虹鳟鱼投饵率
 
 
 
 
 
 
 
 
 
 
 
 
 
 
 
 
该表适于虹鳟也适于其他鲑鳟鱼类。对小于12克的稚鱼,该表投喂量偏高,残饵过多,应按表中数量的80%确定投饵量。尾重2克的稚鱼,在水温15度的条件下,日投饵量查表应为鱼体重的3.9%,按80%计应为鱼体重的3.12%。3000尾总重为6720克,日投饵量应为210克。此后的鱼池管理主要是定期打样检测鱼的生长情况,并随体重的增长适时调整投喂量,增加注水量,调整单位面积放养量,扩大饲育池面积。表10可做为调整放养量的参考。
10. 不同水温下10万尾虹鳟鱼所需池面积和供水量
 
 
 
 
 
 
 
 
 
 
 
 
 
 
鲑鳟鱼都是凶猛性鱼类,当鱼体大小相差1倍左右时,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饲养过程中要适时分筛,大小分池饲养。稚鱼在5克以前要进行1~2次分筛,5至20克期间每月分筛1次,至尾重70~80克个体大小之差很明显时,应再分筛1次。此后可根据鱼体大小差别情况进行适当分筛。
在年均水温12℃条件下,2.24克的稚鱼经8~10个月的饲养,平均尾重,虹鳟鱼、金鳟可达180克,山女鳟150克,日光白点鲑和河鳟可达120~130克。如果是虹鳟鱼,饲育8个月育成率为80%,那么2500尾稚鱼,即可育成均尾重180克的当年鱼2000尾,总重量为360公斤。
6、食用鱼的养殖
市场上食用鱼的规格,虹鳟、金鳟多为0.5公斤以上,山女鳟0.3公斤以上,日光白点鲑为0.5公斤以上。以尾重120~180克的2000尾1整龄幼鱼做为鱼种进行食用鱼养殖,10个月之内,就会陆续达到上市规格。随着个体的长大,2000尾1龄鱼会逐渐占满100平方米鱼池。这期间的饲育仍可参照表10调整单位面积放养量和供水量。尾重150克的鱼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尾,水温10℃下,2000尾需每秒供水2.64升。
食用鱼养殖要投入大量的饲料,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科学适量投喂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日投饵量可参考投饵率表进行确定。按此表规定的量投喂,饵料利用(转化)率会很高,但不一定保证鱼长的最快。投喂量高于投饵率表,鱼会长的很快,但饵料效率不一定最高。尾重100克的虹鳟鱼,如果投喂量达到投饵率表的1.4倍时,鱼的摄食量就达到了饱和。一开始鱼长的很快,但很快就出现厌食症,生长受到影响,饲料效率也随之下降。要根据摄食状况和水温变化适时调整投喂量。水温升至20℃时,金鳟、虹鳟和日光白点鲑代谢能力减弱,达21℃时投喂量应减至20℃的3.5%。高温下过量投喂会导致鱼病。而山女鳟在21℃以上的环境下,摄食情况好于虹鳟和日光白点鲑。
管理好池水是必做的日常管理,大量投饲的季节每天清池一次。当排水口溶解氧降到4毫克/升时要通过加大注水量、机械补氧或降低放养密度等方法保证池水充足的溶解氧。
当年鱼和食用鱼养殖阶段,影响虹鳟、金鳟育成率的主要鱼病是弧菌病,高发季节是6~8月,受害鱼多数是200克以上至数公斤的大鱼,症状主要是体腔内膜、肝、鳔及皮肤充血症,严重时会导致批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有经年反复发作的特点。广泛蔓延之后,很难根治。发病初期,每千克鱼每天投喂黄胺类药物如新诺明等75~100毫克或氧氟沙星10~50毫克可抑制病情的蔓延。杜绝用死鱼或鱼内脏喂鱼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发病池要进行清池、消毒,工具要专池专用。
影响山女鳟、日光白点鲑和河鳟育成率的疾病主要是疖疮病,多在春、秋水温9~13℃发病,一般不引发批量死亡。进入成熟期的山女鳟,易发此病。病症是皮下或肌肉组织出现半球状出血性患部。治疗方法一般是每千克鱼每天投喂磺胺类药物70~100毫克,第一天投喂药量可加倍。
日光白点鲑与河鳟长到4克以后,一般很少发病,发病也不出现批量死亡的现象。
六、养殖鲑鳟鱼的饲料
养殖条件下,鲑鳟鱼完全依赖人工饲料发育、生长。这就要求必须投喂全价饲料。饲料营养不完全或组成不合理都会影响养殖效果,甚至会影响食用鱼的品质而阻塞销路。投喂颗粒饲料要考虑适口性,不同规格的鱼适于摄食的饲料粒径也不同(表11)。
11. 鱼体规格与适口饲料的粒径
 
 
 
 
 
 
 
 
 
 
 
 
不同发育阶段要根据营养需求的特点投喂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表12)。
12. 虹鳟鱼各发育阶段饲料营养成分
 
 
 
 
 
 
近几年的试验养殖表明虹鳟鱼用饲料基本上适于金鳟、山女鳟、日光白点鲑等鲑科鱼类的需求。当前的市售饲料都是虹鳟鱼饲料,也可以用于其他鲑科鱼类。
饲料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虹鳟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是40~55%。动物性蛋白中含有丰富的鱼类需求的必须氨基酸。饲料中的蛋白应主要来源于动物性蛋白。不同的蛋白,对鱼的味道有明显的影响,以蚕蛹蛋白投喂虹鳟鱼,鱼肉就会有蚕蛹味,投喂鱼粉蛋白,就会增加鱼味鲜度和浓度。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应占蛋白含量的60%以上。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和种类也是影响鱼肉品质的重要因素。虹鳟鱼对饲料中脂肪量的要求是占饲料的10%。以脱脂鱼粉和大豆粕为主的饲料,脂肪含量为5%左右,这种饲料还应添加5%的豆油或鱼油。日本的研究表明用添加豆油的饲料喂鱼,鱼肉的鲜度好于鱼油。
近几年,国内建成了几处生产虹鳟鱼饲料的专业厂家,饲料生产开始由养鳟场户家庭作坊式的饲料生产向着社会化专业生产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有力地促进养鳟业的发展。
七、养鳟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的养鳟业,近20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国26个省区已有800多养殖场户。虹鳟单一品种养殖已经发展成多品种养殖,年产量达7000~8000吨。经济发达地区在养殖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鲑鳟鱼游钓业。养殖和饲料加工技术的积累已经成为推动鲑鳟鱼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1、丰富的冷水资源为养鳟业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曾经任其白白流失的冷凉水,因养鳟业的开发成了可以为社会创造高档鱼蛋白的宝贵资源。人们开始知道身边的那股冷水,就是可以致富的源泉。东部的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争相占有那些从无人利用的冷凉水发展养鳟的局面。目前人们还不知道适合开发养鳟业的冷水资源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现在全国26个省区已被开发养鳟的冷水资源,大体是每秒30立方米,而仅东北的长白山区就蕴藏着每秒200立方米的冷水。此外西部的雪山融水、高原山地的河湖水,大多是适于开发养鳟业的冷水资源。夏季水温超过22℃的水,秋、冬、春仍可用来养鳟。由此看来,内陆的冷水资源即可说是极其丰富的。试验养殖的结果已经表明,东部的大海也蕴藏着适于养殖鲑鳟鱼的冷水资源。大海为开发养鳟业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鲑鳟鱼的高档营养将会刺激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鲑鳟鱼是一类肌肉无刺、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的高档鱼类,社会生活对鲑鳟鱼营养价值的认同将会导致对鲑鳟鱼需求的增长。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所谓深海鱼油,就是从鲑科鱼提练出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炭5烯酸和22炭6烯酸,是对心脑血管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每100克虹鳟鱼22炭6烯酸和20炭5烯酸的含量分别达983毫克和247毫克,远远高于鲤科鱼、鸡肉等肉食品。可以说鲑鳟鱼具有营养心、脑血管的保健作用。
鲑鳟鱼的鱼卵大如黄豆,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鱼卵蛋白,已经开始成为富裕人口的高级营养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鲑鳟鱼必将成为人们重要的蛋白来源。这一需求趋势必然会推动鲑鳟鱼养殖业的发展。
3、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养鳟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养鳟业是一项便于推广的高效益养殖业,一个劳动力利用每秒15升的冷水165平方米流水池养殖食用鱼年产可达0.3~0.5万公斤,按目前最低市价计算产值达4.8~8.0万元,盈利1.2~2.0万元。如果养鳟与鳟鱼游钓相结合经营,经济效益还要增加30%以上。在可观的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近十余年来,黄河流域上下各省区的养鳟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北京市远近郊地区已经形成了养鳟与鳟鱼游钓协调发展的养鳟业,为农民开出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型休闲娱乐形式。

目前全国鲑鳟鱼消费量为2万多吨,其中三分之二是进口鲑鳟鱼,这一市场形势预示了鲑鳟鱼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开发冷水资源,发展养鳟业,前景是可观的。